預防中風的方法

近期跟著心臟內科的醫生,因此可以學習到許多關於心血管方面的專業,除了常見心臟方面的疾病,例如:辦膜閉鎖不全、冠狀動脈(左前降支、左迴旋支及右冠狀)狹窄、主動脈血管硬化及彈性不佳等,心血管部分檢查其實包含顱內血管、頸動脈血管、腳部動脈血管、腳部靜脈回流速度、精密微血管硬化及狹窄程度、內皮細胞的功能等,所以其實現在的醫療資源已經很先進,能提早檢查是最安全且健康。
目前有些活動在醫院協助篩檢頸動脈超音波,藉由非侵入性的超音波檢查病人的兩側頸動脈是否有狹窄或是阻塞的風險,通到腦部最大血管是頸動脈,如果發現頸動脈血管內壁已經增厚0.1cm,或是明顯已經有斑塊塞住>10%,心臟的血液就很難經過頸動脈順利到達腦部,腦中風的風險相對較高,建議盡快給心臟內科或是神經內科醫生處理。
冠狀動脈疾病及中風是危急生命的世界首位死因,當我們血管內壁開始增後,甚至形成Plaque斑塊,即可能開始造成動脈血管阻塞,甚至中風;而斑塊通常由鈣、脂肪、膽固醇及細胞代謝廢物組成;較危急的病人可能需要在血管內裝支架,而一般目前治療方式為吃藥,甚至積極治療打針都可以改善,所以不用太緊張,比較關鍵的事提前發現,早期治療中風危險。

(圖片來源

然而,除了運動、戒菸及好的生活習慣之外,我們如何藉由天然飲食的方式去改善及預防動脈斑塊的狀況呢?

一、改變生活型態-減重

肥胖是造成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之一,經過3197篇文獻中,共有393位平均在20個月後減少16公斤體重,頸動脈內膜厚度平均減少0.03mm。

二、拒吃壞油,只吃好油

「單元」不飽合脂肪酸「ω-3」脂肪酸,例如:魚類、酪梨、堅果類種子、橄欖油等,可以幫助身體降低血液三酸甘油酯及增加好膽固醇HDL,減少動脈內膜壁的發炎,預防斑塊的沉積;此外,避免吃「飽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例如:少吃肉類的皮及肥油、烘焙食品(麵包類)、甜點糕點類、油炸物、豬油等。

(圖片來源

三、大蒜

經過壓碎後產生活化的蒜素Allicin,可以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且降低發炎反應及壞膽固醇LDL氧化,延緩降低動脈斑塊的生成。

(圖片來源

四、維生素「B、D、K」及礦物質「鎂、鈣」

一項韓國71位研究發現,血液維生素D缺乏,會增加頸動脈內膜厚度(>0.9mm)的風險。
統計至2016年6月整裡35項研究,雖然不是所有研究有一致的結果,但較多證據呈現「鎂」magnesium chelate 600 mg/day)、維生素D及B群可以降低頸動脈內膜厚度增生;維生素A、鋅及鐵較少證據顯示有效;維生素C及E沒有相關性。
研究發現糖尿病者補充5µg維生素D、90µg維生素K、500mg補充劑12周,可以改善胰島素抗性、C反應蛋白等,降低左側頸動脈內膜厚度約-0.04mm。
綜合以上維生素及礦物質食物選擇,維生素D除了可以透過曬太陽而成之外,食物來源主要是動物性的,例如:牛肉、肝臟、蛋、牛奶及起司等;B群食物煮要食物有肝臟、蛋、全穀類食物、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K也是來自於綠色蔬菜為主;鈣質食物可以從牛奶及傳統豆腐最有效率;含鎂食物有堅果類、全穀類食物及蔬菜類。

(圖片來源

五、少吃高鈉食物

亞洲人研究發現飲食當中攝取較高鈉含量及鈉/鉀比例,與頸動脈粥狀硬化有顯著相關性;所以平常飲食要注意不要吃太鹹,減少加工製品食物、湯類、醬料、速食類、烘焙食品等。

(圖片來源

六、中藥花草茶

中醫觀點,活血的藥材有川芎、丹參、紅花、益母草、桃仁、「當歸」、茴香、八角、紅麴、韭菜、玫瑰花,幫助血循環,有可能改善血管狹窄或阻塞。
在我頸動脈超音波篩檢的數百人中,篩出有頸動脈狹窄或斑塊的人,這已經不是中老年人才會有的問題,許多年輕人竟然也會有;有些人會有頸部不舒服、頭暈、頭痛、手腳麻等狀況算是身體透露出一種警告,但是最可怕的事很多人都沒感覺自己已經頸動脈變狹窄或有斑塊了……因此最好的方式,定期做身體健康檢查,如果有異常盡快安排其他血管及心臟方面檢查,確定原因對症下藥做治療,這也是預防醫學重要之處。除了藥物之外,生活習慣的改變,飲食調整去找回身體的健康。

作者介紹-黃韋堯營養師

來福食醫營養顧問、代謝型態甩脂班約聘營養師、永誠顧問證照班講師、貝易保健食品營養顧問、國際健美總會運動營養講座講師、中國醫藥大學營養系碩士、高考營養師、糖尿病衛教師、腎臟病衛教師、AFAA-PFT健身教練、NCSF-SNS運動營養專家、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HACCP證照。